您的位置是:主页 > 中医医案 > 中医医案

虫证的病因病机,胆道蛔虫症的中医治疗医案

中医师2021-05-25中药偏方人已围观

简介虫证是指寄生于人体的各种虫类引起的证候。《备急干金要方》把虫证分为九种。但以蛔虫较多见,其症状为腹痛时

虫证是指寄生于人体的各种虫类引起的证候。《备急干金要方》把虫证分为九种。但以蛔虫较多见,其症状为腹痛时作时止、贪食或有异嗜、面黄肌瘦、睡中齘齿、巩膜有蓝斑、或唇内有粟状白点等。虫证初起,亦有不见症状者;日久耗伤体内精华,加之食欲减退,腹痛时作,睡眠不安,每致形体消瘦。除大便排出虫体可确定诊断外,还可借助现代医学试验室诊断。蛔虫证、蛲虫证多因误食不洁之品和恣食生冷瓜果、蔬菜,或手指爪甲未被洗净,附着虫卵随食入胃,加上生冷、油腻之品,易伤脾胃,致湿热内生,给虫证造成生存繁殖成长的有利环境。《奇效良方》指出:"脏腑不实,脾胃俱虚,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等物,或食果瓜与畜兽内脏,遗留诸虫子类而生”。绦虫证的生成正是如此,多由进食未煮熟的肉类,内藏囊尾蚴,未经煮死,寄生肠内所致。

虫多喜居肠道,吸吮水谷精微,耗伤气血,损伤脏腑,使脾胃虚弱。虫证扰乱肠道气机,使之壅滞不通,致腹痛时作时止;又可使食滞或湿热遂从而生,损其形,出现面黄,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等症。

胆道蛔虫症的中医治疗医案

王xx,男,13岁,学生。1969年8月21日初诊。

患者于昨日早起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的顶钻痛,痛剧时则烦躁不宁,汗出肢冷,恶心呕吐(曾吐出蛔虫一条),曾服西药止痛驱蛔、亦无济于事,疼痛仍然不止,来诊时,疼痛正剧,反转呼叫,头额汗出,呕吐黄汁,小便色黄。

检查:舌质淡红、苔薄黄,脉弦数。面色萎黄,表情痛苦。腹诊可触及条索状之物,并有压痛。粪检:蛔虫卵(+++)。

辨证:蛔扰入胆。

治法:驱蛔止痛。

方药:自拟驱蛔止痛汤。

葱白6节(三指长),乌梅20g,使君子10g,大黄10g(后下),苦楝根皮15g,花椒6g,槟榔12g,干姜6g,黄连6g,木香10g。

二诊(8月22日):上方服两剂(每日两剂)后,顶钻性疼痛已基本消失。

三诊(8月23日):又按上方两剂(每日两剂)后,排出蛔虫三十余条,随之疼痛完全消失。

按:胆道蛔虫症归属中医腹痛、蛔厥的范畴。其病因病理为饮食不洁或误食虫卵之物,伤及脾胃,生湿酿热,湿热内蕴,蛔虫繁生,窜入胆道,遂生本病。治疗时应以寒热兼施、驱蛔止痛为主要目的。故用乌梅取其酸味以制蛔;用葱白、花椒、干姜取其辛味以安蛔;用大黄、黄连取其苦味以降蛔;木香调气止痛;使君子、槟榔以助驱蛔之力。总之,驱蛔要具备酸、苦、辛三方面用药规范,正如柯韵伯曰:"蛔得酸则静,得辛则伏,得苦则下。"即为此义。

很赞哦! ()

下一篇:乌梅汤重用乌梅治疗胆道蛔虫症医案
上一篇: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医案

本栏推荐

站点信息

  • 建站时间:2019-01-01
  • 网站名称:中医健康养生
  • 文章内容:中医知识 | 民间偏方
  • 文章统计:554 篇
  •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